同城58网 资讯 港股18A上市Biotech打响“翻身仗”,国产创新药企迎发展性“拐点”?

港股18A上市Biotech打响“翻身仗”,国产创新药企迎发展性“拐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2023年过半,在不少创新药企仍试图通过砍管线降本增效之际,也有一部分Biotech已成功突围走上转亏为盈的道路。近日,港股18A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复宏汉霖、和铂医药相继发布2023年中报盈喜预告,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7月13日,和铂医药发布公告显示,预计集团上半年总收入约4000万美元,同比增加约44.9%;上半年纯利约200万美元至40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约7310万美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归因于来自Harbour Therapeutics创新产品的授权及合作及纳诺生物(Nona Biosciences)收入的大幅增加。公司预计将实现首次半年度盈利。受此利好影响,7月14日,和铂医药股价当日内涨幅21.62%。

此前,复宏汉霖也发布正面盈利预告。公告显示,根据复宏汉霖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及董事会目前可得资料的初步评估,预期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将录得期内利润约为人民币2亿,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约为人民币2.52亿。这是复宏汉霖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这源于其核心产品汉曲优和汉斯状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及公司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

对此,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尽管已有多家港股18A上市公司宣布了盈喜,但公告中确定扭亏为盈的Biotech企业仅有复宏汉霖和和铂医药两家。由于管线开发的巨大成本,想要通过一两个产品实现盈利对于中国Biotech来说依然非常困难,这也更显得公司取得目前的成绩是非常不易。18A公司不断宣布盈利对于市场来说积极利好,说明对于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公司来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此外,港股18A上市新规开闸至今,已有超50家生物科技类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其中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康希诺、再鼎医药、诺诚健华、康方生物、博安生物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摘B。

这是否也意味着,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落地,价值回归已在路上?

加速打通多元兑现价值路径

生物科技产业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近年来,包括港交所18A制度、科创板注册制等一系列包容性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出台,为一批优质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仅带动了产业集群效应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大大助力了生物科技行业的良性发展。在政策、资本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持续催化下,国内资本市场对生物科技行业的培育作用更加明显。

和铂医药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企业角度来讲,无论整个市场行情在高峰还是在低谷,对于顶尖创新能力的需求是不变的。过去,资本追逐、靶点扎堆的现象不断出现,而现在不少资本、Biotech企业对病患需求、市场需求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更谨慎地探讨每一款产品,只有真正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

实际上,在行业低谷期中回顾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发展路径也可以发现,与海外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周期和规律相比,中国创新药企业不少太强调全产业链的发展路径,不论生产还是商业化团队的搭建,都选择自给自足,这也使得兑现期渐行渐远。

市场对创新技术、创新药的理解加深,能更为理性及全面的看待生物医药创新的中长期价值。和铂医药作为尚未拥有商业化产品的创新药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及技术创新实现历史首次盈利,这在18A上市企业中也是非常少见的。公司对于行业的理解与洞察力,为公司在研发能力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加速、多元兑现价值的路径。上述和铂医药相关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主要来源三方面的要素支撑:

一是,基于创新管线产品的对外合作。通过多样的合作方式,充分借助外部力量高效地将自研管线向前推进。今年,包括巴托利单抗和HBM7008在内的多款创新产品的授权与合作,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二是,基于创新技术的多元合作。自成立诺纳生物以来,其创新的平台技术、丰富的研发经验和灵活高效的合作模式就备受国内外合作伙伴的青睐,达成了多项重要合作,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逐渐展示了其第二增长引擎的巨大潜力。诺纳生物正在ADC、mRNA、人工智能及蛋白质工程等领域持续发力,将持续赋能行业创新领导者。

三是,成效显著的运营优化、降本增效也在不断助力公司向着更高效的成长方向迈进。

放眼全球,不依赖商业化团队建设,而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盈利的公司均是Biotech企业中的佼佼者,而这样的业务模式对中国Biotech来说依然是全新且具有挑战的探索。和铂医药方面说。

Biotech企业布局本质是创新

在和铂医药以及复宏汉霖实现转亏为盈之际,2023年对于不少中国创新药企而言仍是艰难的一年。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Biotech到底该如何进行研发布局?怎样平衡管线的价值?又该怎样合理地完成市场转化?

上述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各大企业对管线的研判不存在统一标准,各方亦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企业本身来说,综合其研发团队经验、技术平台、知识产权及临床开发能力的研发实力是基础;对特定管线而言,其市场规模、竞争情况、患者需求以及是否有望成为该领域的突破性疗法都是影响药品市场前景的因素。此外,公司技术能否持续推动管线创新,公司产品组合有没有后劲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至于如何平衡创新风险和临床价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不同的公司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复宏汉霖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会选择内外兼修的开发策略,以抗体技术为核心,积极开发多种药物形式的产品开发。同时,积极探索引进新产品和新技术作为管线有效补充,BD也是公司研发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License in视为一种研发能力。在License in时会优先考虑可能与已有产品形成合力的外部产品,依托丰富的靶点开发经验和的一体化研发平台,根据引进项目积极开发更多被市场所需要的创新型产品。

和铂会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总体战略,并通过多种合作来分担部分风险。我们目前践行的双引擎战略就在助力公司实现价值的同时降低风险。和铂医药方面指出,一方面,可以通过Harbour Therapeutics,继续往前推进面对全球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对于那些能够为病人提供实实在在价值的产品,需要集中资源推进临床。比如porustobart项目,它在中国的黑色素瘤、肝细胞癌还有神经内分泌瘤方面已经展现潜在的价值,数据表现令人振奋,我们正在全球全速推进该项目;另一方面,需要依托技术优势的诺纳生物,正进一步提高价值转化,更快速地将前沿技术应用到新药开发中,同时吸纳更多的合作方,撬动更多的资源,推动公司业务发展,从而使和铂医药更聚焦、更创新,行得更快更稳。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行业的讨论认为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选择,对于Pharma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于Biotech来说,不创新的结果必然是被pharma以压倒性的资源优势挤压。对于Biotech而言,同质化竞争是一种不易被发掘的陷阱,更是另一种更加巨大的风险。和铂医药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

多条腿走路规避市场风险

在行业变革与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医药行业调整已步入深水期。眼下,各家药企将难以避免调整期的阵痛,但创新研发实力仍会不断加速释放,这也成为本土创新药企持续发展的一大关键。

不过,尽管中国创新药目前正在高速发展,但主要以快速跟进海外前沿项目为主,做me too、me better开发,原创能力不足。一个领域一旦临床上获得了很积极的效果,中国的药企往往会蜂拥而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同一个领域的药物研发中,为未来商业化竞争埋下潜在的风险。

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智慧芽全球新药情报系统检索发现,早在2022年4月,围绕KRAS靶点治疗肿瘤各阶段药物的分布,已经有上市药物1个,临床2期到申请上市阶段的药物总共8个,有46个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研发。如果现在立项,经过10年的开发,很可能会与仿制药竞争,立项风险很高。而目前,布局这一靶点的项目更是不少。

Biotech企业如何在有限的现金流下,理性进行规划?对此,和铂医药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平衡研发投入和商业化运营的需求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研发是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命线,但过度的研发投入可能会压缩到商业化的资金,这就需要公司具有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商业化规划能力。对此,公司进行了布局调整:首先,继续降本增效。通过优化研发组合、运营模式,降低各环节成本投入;同时,合理规划研发项目,不仅提升内驱力,还灵活地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管线的发展;此外,不断引入外部资金,诺纳生物的业务增长为公司进一步注入发展动力。

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为了顺势而行,Biotech公司只能放慢脚步。在有限的现金流下,企业需要平衡资源,以避免资源浪费和投资风险的增加。当然,重点和有希望在商业化方面获得成功的项目需要全力去投入。如果想要在商业化中获得成功,合理的商业化策略也是关键。

在商业化布局方面,复宏汉霖首席商务官兼副总裁余诚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商业化能力的全面升级对Biotech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商业化团队能力的构建是产品成功的基础。当然,除了该基础外,还应结合产品本身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和定位。

和铂医药方面认为,成功的商业化需要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型及与之匹配的商业化能力,还有资金和资源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超出初创Biotech公司的专业领域。无疑,修炼内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商业能力、知识产权管理到资源筹集等各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提升,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力,通过合作将自身的触角拉长,以杠杆撬动比自身更强大的力量和资源,从而实现创新成果的落地、创新价值的转化,进而实现共赢。

我们从很多海外老牌Biotech的成功商业模式中看到了机会,但在中国还没有一家公司作出成功的尝试。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和铂医药方面认为,Bioteh企业依然有很多路要走,也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港股18A上市Biotech打响“翻身仗”,国产创新药企迎发展性“拐点”?

同城58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港股18A上市Biotech打响“翻身仗”,国产创新药企迎发展性“拐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港股18A上市Biotech打响“翻身仗”,国产创新药企迎发展性“拐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