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的进步将如何改变世界?有两个关键趋势值得关注: 智能联接无处不在,智能计算无所不及。”6月17日,2023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华为轮值董事长、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中国代表胡厚崑发表了题为“融合创新,数字技术使能绿色发展”的主题演讲。
华为轮值董事长、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中国代表胡厚崑。图源:2023APEC工商领导人论坛组委会
他认为,在联接方面,带宽需求将百倍增长,我们要匹配从千兆到万兆的接入需求,未来下载一部4K电影可能仅需1分钟。他表示,有数据的地方就需要计算,每个行业都能从计算中获益。他指出,数字技术在绿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能源的低碳化进程,例如通过超级快充技术可实现15分钟充满一辆新能源汽车,缓解续航焦虑;数据技术也可以助力改善光伏发电“靠天吃饭”困境,保障发电稳定性等。
匹配带宽需求,未来下载一部4K电影可能仅需1分钟
胡厚崑认为,要实现社会绿色发展,智能化、低碳化是关键举措。华为也进一步明确,促进社会的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是其核心业务战略,更是进行技术创新的聚焦点。
如今,社会已经迈进了虚拟现实融合、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数字时代,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正在加速构建中。胡厚崑指出,要想更好地把握数字技术的进步将如何改变世界,有两个关键趋势值得关注: “智能联接无处不在,智能计算无所不及”。
智能世界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的获取和传递靠的是联接。他认为,正在到来的万物互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带宽更大、速度更快,时延更小、反应更敏捷。他举例说,随着元宇宙、全息影像等新业务形态的到来,带宽需求将百倍增长,我们要匹配从千兆到万兆的接入需求。这意味着下载一部60GB的4K高清电影,4G时代需要1.3小时,5G需要8分钟,未来仅仅需要不到1分钟。 而且还可以在线体验“身临其境”的3D XR游戏、全息教学、全息会议等新业务。
个人、工业应用将被ChatGPT等人工智能所改写
“数据经过计算才能成为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最近热门的ChatGPT都是计算的具体形式。”胡厚崑认为,未来的计算是无所不及的,有数据的地方就需要计算。每个行业都能从计算中获益,在气象领域,20年前只能预测1天的天气情况,现在可以准确预测7天;在医药领域,基于药物分子大模型,超级抗菌药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一个月。
胡厚崑说,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已到来,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所有的个人、工业应用都将被这种新的人工智能所改写。由于计算无所不及,以及算力需求的成倍增长,如到2030年,通用算力将增加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加500倍。“我们将建设大量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ICT基础设施,如何降低这些设施的能耗,也是绿色低碳发展需要面对的挑战。”
15分钟充满一辆车,最新超快充技术缓解续航焦虑
在能源行业,当前电力行业生产主要依赖化石能源。胡厚崑指出,“要改变能源结构,需大力发展新能源,打造以电为中心,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演讲中,他提到华为的“比特管理瓦特”理念,推动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数字化,推动能源变革。
这包括,促进能源消费侧向电气化转变。他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华为最新推出的液冷超级快充技术,可实现1秒钟充1公里,15分钟充满一辆车,极大地缓解车主的续航焦虑,有助于推进交通工具电气化进程。
在电力生产侧,胡厚崑表示,可以通过大力推广5G、AI、云等数字技术,帮助传统电厂和电网进行数字化改造。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传统电厂开展智慧电厂等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诊断、智慧检修”,提高了发电效率,降低了能耗。
数据技术改善光伏发电“靠天吃饭”困境,保障发电稳定性
在发展光能、风能等新能源方面,数字技术也可充分发挥价值。胡厚崑指出,以光伏发电为例,可以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让光伏电站更平稳地发电,发更多的电,并入电网更简单,加速新能源成为主力能源。
据介绍,青海共和县有着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电站安装了超过700万块光伏板,涉及2.2GW的发电量,占地面积接近56平方公里。规模如此大的电站,其发电效率和运维管理的挑战可想而知。胡厚崑表示,一方面,发电“靠天吃饭”,即便是在大晴天,也会受到太阳照射角度变化、云遮挡、树荫遮的影响,减少发电量。另一方面,电站面积大,设备数量多,地处偏远,运维工作量非常大,耗时耗人。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技术帮助光伏电站实现了“开源节流”。据胡厚崑介绍,光伏逆变器中融入了AI算法,相当于给光伏支架配了一个智能指导员,可根据云遮挡、云层移动等情况,计算出支架最佳转动角度,即便在多雨和多云的天气里,也能捕捉更多光照,可提升发电量1.5%。同时,无人机和AI图像识别技术带入了电站运维,实现智能巡检,巡检时间从近2个月缩短到2天,提高运维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发电性能稳定。
信息与通信技术可能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
提到“碳足迹”,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其是指服务或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直接与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本次论坛中,胡厚崑则强调了另一个概念——“碳手印”。它是指通过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数字技术,使能其他行业减少碳排放。“碳足迹越小越好,碳手印越大越好。”胡厚崑说。
根据环保行业组织GeSI(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信息与通信技术有可能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是自身碳排放量的10倍。胡厚崑举例称,通过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可以减少飞机滑行等待时间,如果中国每架航班减少1分钟等待时间,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4400吨。
此外,玻璃制造是典型的高温、高能耗的行业,也是高碳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天然气用气量大,通常占玻璃生产成本的35~40%。胡厚崑表示,优化天然气用量是提升企业经营利润及绿色发展的关键。
他以生产环节的关键设备窑炉举例论证称,过去,窑炉的温度、进气量等数据都是通过人工收集的,效率低,准确率不高。如今基于AI对窑炉的温度、天然气进气量等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工艺专家对能耗较高的窑炉进行工艺优化,使得单位用气量降低3.8%,实现更绿色的生产。
南都记者 陈秋圆 见习记者 王玮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