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中海于土地市场的热情始终不减。
在6月13日至16日,短短的四天的时间,中海入局成都、广州、青岛、北京四座城市的土地猎场,最终斥资近45亿元夺下三宗地块。
这仅仅是历史进程的一个碎片,若将时间线拉长,中海自2023年开年以来,在公开市场始终表现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期内,该公司拿地金额超150亿元。
对中海而言,在土地市场竞争强度大幅下降的当下,或许是其持续投入资源的最佳时机。
据观点指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1-12月,前50房企新增土地建筑面积943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76.2%。2023年,民企拿地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国央企仍是土地市场主力,市场竞争较往年大幅下降。
而与上一轮行业加杠杆、冲规模时机失之交臂的中海,此时企图通过加大投资、推盘力度来实现规模的扩张。
在今年的业绩会上,中海主席颜建国表示,“行业转折期,我们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力量,强化了竞争优势,有信心实现经营业绩的稳中求进。”
四城围猎
过去的几天时间里,中海频频现身各地土地市场。
其中,6月13日,成都8宗地块开拍,招商蛇口、中铁建、华润、建发、华发、越秀、保利、中海等企业纷纷下场厮杀,据统计,本次土拍报名企业达到112家,创下了成都历来土拍之最。
这一天,中海以8.39亿元的代价,夺得天府前湾约50亩2.0容积率土地。该地块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茶店子,建设用地面积3.3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6.66万平方米,地块起拍价为7.33亿元。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该宗地块周边配套成熟,且高端氛围充足,由此吸引力诸多房企争抢,在地块开拍后不久,便直接触及了上限价格,随后改由抽签方式拍卖。
现场消息透露,该宗地块参与抽签的房企多达20家,最终,中海成为其中的幸运儿,成交楼面地价为1.26万元/平方米,清水住宅最高限价2.5万元/平方米。
对于中海的再度入局,市场均表示看好。毕竟,天府前湾是中海始终深耕的地区,去年3月,其便以1.2万元/平方米的代价,获得天府前湾57.66亩住兼商用地,随后7月又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入局天府前湾的70亩土地。目前,中海在该地区在售项目包括中海天府麓湾等。
不止是成都,北京同样是中海重仓的一座城市。不过,相较于成都的好运气,其于北京的土地猎场中却是铩羽而归。
6月16日,北京石景山广宁村棚改项目2015等地块进行现场竞价,中海踌躇满志,但他的竞争对手保利亦分毫不让。两家企业争夺了31轮之后,地块便由保利以36.2亿元拿下。
位于青岛的捷能中泰北地块同样是两家企业争抢,不过这一次的对手方换成了华润,相较于北京土拍的剑拔弩张,这一次,华润的攻势要更温和一些。两家房企共竞拍9轮,最终地块被中海斩获,成交楼面地价9660元/平方米,溢价率1.9%,成交总价16.53亿元。
同日,中海在广州土拍市场在买下了中意的地块。
据了解,位于广州荔湾区浣花路以南、花地大道南以西AF0215021地块(紫兰苑)定于当日下午3点准时出让,虽地块位置较优,但争抢企业并不多,直至开拍前40分钟方等来中海出价。
此后该地块一直再未有房企竞价,中海地产以底价19.92亿元轻松摘地,而该宗地为万科曾拿下的广信资产包中被收储的两个项目之一。
短短四天时间,中海在四座城市奋力厮杀,当中有得也有失,但从整体结果来看,似乎得大于失。
在这一轮土地投拓当中,中海豪掷44.84亿元,成功拿下三宗地块。
逆势纳储
过去一年,在市场下行、资金链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国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企业投资始终谨慎,即便部分城市放松了土拍门槛并开放多宗优质地块,依旧没能带动市场的热度,全年下来,土地零新增的房企比比皆是。
不过,在这一背景下,中海却呈现逆势拿地之姿。
观点新媒体查阅,2022年全年,中海系列公司新增50宗土地,拿地金额约达1208.7亿元,新增货值为2403.4亿元;其中,中海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去年新增土储40宗,对应购地额1107.2亿元,新增货值占2139.4亿元。
在非公开市场,中海接连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入局广州亚运城、上海杨浦项目。
2023年开年,该公司延续了过往的投资力度,根据该公司的公告,前五月,中海新增土地应占楼面面积约56.72万平方米,累计应付的土地出让金约76.90亿元。
6月份至今,中海于北京、广州、青岛、成都连续夺下多宗地块,总出让金额达到73.14亿元,也就是说,上半年,公司拿地金额已经超过150亿元。
整体来看,2023年,该公司的投拓主要围绕在销售贡献城市当中,比如北京、广州等。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海在天津、广州、深圳、厦门、杭州、香港的销售额均超过百亿元,而北京的各项目表现可谓一骑绝尘,销售达493亿元。
此前,在业绩会上,颜建国也提到,中海未来的扩张策略,一是抓住土地市场竞争强度降低的机遇,持续投入资源,进一步强化在主流城市的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二是抓住行业洗牌的机遇,捕捉同业并购的机遇。
逆势拿地之下,是中海对规模的渴求。
实际上,在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年代,正值房企冲规模时期,而中海整体节奏较稳,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扩张时机。
当前,即便民企拿地积极性较去年有所提高,但土地市场整体竞争较以往更弱一些,无疑给了资金充足的中海新的机遇。
有分析人士强调,在土地市场竞争减少的当下拿地,有利于降低整体拿地成本,提高公司新增项目的整体回报率。
此外,中海此前披露,2023年公司可售货值约7900亿元(不含今年新购地增加的货量),其中城市更新属性的上海建国东路项目、北京中信城项目货值逾460亿元。在货值基础上,该公司制定合约销售目标为增长20%,同时新增土地权益投资额预计双位数增长。
“总体来说对今年的销售任务完成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内部肯定有更高的目标。”